南池初夏,居易独酌 分析
【试题】
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14-15题。
首夏南池独酌
白居易
春尽杂英歇,夏初芳草深。
薰风自南至,吹我池上林。
绿蘋散还合,赪鲤跳复沉。
新叶有佳色,残莺犹好音。
依然谢家物,池酌对风琴。
惭无康乐作,秉笔思沉吟。
境胜才思劣,诗成不称心。
【注】康乐,指谢灵运。谢灵运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,开创山水诗派。袭封为康乐公,世称“谢康乐”。
14.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作为一首五言古诗,这首诗一韵到底,朗朗上口,具有音律美;诗中不乏对偶句, 兼具整饬美。
B.“芳草深”与《蜀相》中的“映阶碧草自春色”同写绿草,但意境不同,前者富含生机,后者凄清冷落。
C.诗歌描摹景物,有动有静,视听结合,再加上色彩的渲染,如一幅工笔画,读之令人赏心悦目。
D.“谢家物”指谢灵运诗中的景物,南池夏景一如谢灵运笔下的美景清丽秀美,诗人弹琴饮酒,醉心于此。
15.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。
【答案及解析】
14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。A项考查对诗歌形式美的鉴赏。B项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比较鉴赏。C项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手法的鉴赏。这三项分析正确。D项考查对诗意的理解。“谢家物”,参照下句“惭无康乐作”,是指谢灵运的诗作,并不是谢灵运诗中的景物。该项望文生义,因此错误。
15.【答案】①诗歌前八句描绘夏初南池清丽秀美的景象,表现了诗人热爱美景醉心自然的愉悦心情。②诗歌第九句第十句通过叙写在池边喝酒,迎风弹琴,心中喜爱的依然是谢灵运的诗作,表现恬淡闲适、悠然自在的生活情趣。 ③诗人惭愧自己没有谢灵运那样摄人魂魄的优美诗篇,所以执笔沉思,凝神运思,希望能诗思泉涌。心中满怀期待。④诗人用心构思但依然不能写出称心的诗作,自省才思不佳,辜负了眼前美景,心生失落之感。
【评分标准】①②任意一点,得2分;③④两点,每点2分。共6分。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。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,要理解诗意,梳理结构脉络,进而梳理情感脉络。诗歌前十句表现出面对初夏南池美景的愉悦心情。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以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,对自己写出象谢灵运那样的诗作满含期待。最后两句“才思劣”“不称心”表现出对勉强写出的诗篇失望的心情。
【诗歌鉴赏】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,诗歌以讽喻诗和闲适诗为主,这两类诗最受历代读者喜爱。本诗属于闲适诗。白居易的闲适诗“知足保和,吟玩性情”。表现出淡泊平和、闲逸悠然的特点。
【本诗翻译】
暮春时分,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已经凋零了,但是芳草鲜美,十分茂盛。和暖的风从南方吹来,吹到我家南边池塘的树林中。风来时把池塘里的浮萍吹散,风停时浮萍又聚集在了一起。池塘里红鲤鱼仿佛也感受到了暖风的召唤,不时跳出水面又沉回池底。池塘边树木新长出的叶子青翠欲滴,散发出美丽的光彩。林中黄莺鸣叫,晚春时节的黄莺鸣声依然婉转动听。我在池边喝酒,迎风弹琴,心中喜爱的依然是谢灵运的诗作。我惭愧自己没有象谢灵运那样的诗作,握着笔沉吟苦思,希望写出好的诗作。周围的景物多么优美,可是我却文思枯竭,勉强做成了一首诗,看来看去却感到不满意。
诗歌前十句重在写景,后四句抒写情怀,前后紧密关联,脉络清晰。诗歌开头两句虽然写百花凋谢飘零,芳草茂盛,但并没有呈现出凄迷荒残败败的暮春景象,而是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的初夏图景。诗人以“芳草”“薰风”“绿蘋”“赪鲤”“新叶”“残莺”等意象营造出清新秀美的意境,读来令人神往。
诗人如绘画大师一般,运用诸多描写技巧,使得美景如在眼前。风本无形,但诗人却描写得生动可感。不但从有风吹池林的正面描写,更有从绿蘋的散合、赪鲤的沉浮两个方面来写风。写景有高低变化,即从芳草写到高树;有动静变化,芳草、新叶为静,绿蘋、赪鲤为动;有视听角度的变化,如新叶碧绿、黄莺好音;有色彩的渲染,蘋之绿、鲤之红。
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才是真正的“四美具”。良辰指初夏,美景指南池,赏心指愉悦的心情,乐事指赏景、酌酒、弹琴、吟诗。于是诗人引入谢灵运这一典故,“优游谢康乐,放浪陶彭泽”,诗人喜爱谢灵运的诗作,希望能象他那样写出优美的诗作来成全这份天赐的美意。于是诗人秉笔沉思,凝神运思,但苦于“才思劣”,面对勉强写出的诗作,心生失落之感。
面对南池初夏美景,诗人的心理有变化。从愉悦欢畅、优游自得到羡慕谢诗跃跃欲试,从凝神构思到勉强成诗,从“不称心”到“才思劣”的失落。心理变化脉络清晰。

上一篇:木偶奇遇记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介绍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
龙门尚学简介
热门文章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