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 重点知识点总结
高考语文除了必背的古诗词,还有一些文学知识、作文素材、常用成语需求我们牢记,下面是语理科目的必背知识点归结,快来参考吧。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结
成语积聚:
1、安步当车:现代称人能安贫守贱。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慢条斯理境地行。
2、安土重还:安于本乡本土,不愿随便迁移。
3、筚路蓝缕:驾着柴车,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。描述创作的艰辛。
4、无济于事: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。比喻杯水车薪。
5、别无长物:没有多余的东西,描述穷困或俭朴。
6、不孚众望:不能使群众服气。
7、不为已甚:指对他人的指摘或处分适可而止。
8、步人后尘:比喻有首创作风,不落旧套。
9、不容置喙:不容他人插嘴。
10、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:比喻旧思想文明不予以毁坏,新思想、新文明就不能树立起来。
11、不以为然:不以为是对的,含有轻视之意。
12、不以为意:不放在心上,不加留意。
13、不刊之论:描述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。
14、蚕食蚕食: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。
15、平起平坐:如今用来比喻等量齐观,相互统一。
16、狗尾续貂: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前面,显得好坏不相称(多指文学作品)
17、管窥蠡测:比喻对事物的察看和理解很狭窄、很片面。
18、狼狈为奸: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同。
19、怙恶不悛: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
20、讳莫如深: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。
21、济济一堂:描述很多有才干的人聚集在一同。
22、集腋成裘:积少可以成多。
23、间不容发:间隔极近,两头不能放一根头发,比喻情势危殆到了极点。
24、见微知著:见到巨大的迹象,就能察知开展的趋向。
25、每况愈下:比喻状况一天天坏下去。
26、胶柱鼓瑟:比喻拘泥顽固,不知变通。
27、开门揖盗:比喻引进坏人,自招祸害。
28、梁上小人:代称窃贼。
29、屡试不爽:多次实验没有过失。
30、鳞次栉比:描述屋舍或船只等陈列的很密,很划一。
文学知识:
《古诗十九首》选自南朝梁萧统《文选》,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。并非一人所作,从内容看,次要写的是作者的得志和哀伤,写游子、思妇的离愁和相思。由于作者文明素养较高,又承继了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传统,吸收了汉乐府的养分,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,而且发明出一种共同的作风,艺术成就很高,被称为“五言之冠冕”。
曹操,字孟德,东汉人。三国魏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他“外定武功,内兴文学”,是建安(汉献帝年号)文学的创始者和组织者,其诗直接承继汉乐府民歌的理想主义传统。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骚动和民生的疾苦,一方面表现了一致天下的理想和壮志,具有“大方悲凉”的共同作风。这种作风被称为“建安风骨”或“魏晋风骨”。、“秋风萧瑟,红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绚烂,若出其里。”与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晚年,壮心不已。”是曹操的《观沧海》和《龟虽寿》中的名句。
陶渊明,东晋诗人。一名潜,字元亮,称靖节先生,又自号五柳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的隐士,不满于官场的黑暗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隐居乡村。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,这一年他41岁,当前终老乡村,死后世人称他为“靖节先生”。陶渊明创始了田园诗一体,为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。他亦有、“隐逸诗人”之称。
屈原(约公元前340-约前278),战国时期楚国人,伟大的爱国诗人、政治家,“楚辞”的创建者和代表作者。《离骚》是屈原的代表作,370多句,2400多字,为中国现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。
《离骚》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。在文学,还常以“风”、“骚”并称,用“风”来概括《诗经》,用“骚”来概括《楚辞》,辨别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。

下一篇: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作者是谁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
龙门尚学简介
热门文章
联系我们
报名咨询: 柳老师 15527095332